京都国立博物馆
京都国立博物馆
京都国立博物馆
京都国立博物馆
京都国立博物馆
京都国立博物馆
昭和31年(1956)竣工后的北仓(森田庆一氏设计)

昭和31年(1956)竣工后的北仓(森田庆一氏设计)

06 |

Maintaining and modernizing the facilities

设施与设备的近代化

保证作品的安全

昭和27年(1952),京博的管辖权从京都市转移到国家后,更名为"京都国立博物馆"。在这之后,主馆的修葺工程马上启动。不仅将铜板屋顶重新铺设,还花了6年时间安装了当时最先进的荧光灯。新建设的收藏库"北仓"从昭和34年(1959)起一直使用至今。

茶室

茶室"堪庵"的捐赠

昭和32年(1957),京博迎来开馆60周年庆。翌年,京都的实业家上田堪一郎氏将茶室捐赠给京博。茶室后来取捐赠者之名被命名为"堪庵",现在供一般民众租借以举办茶会等活动。

20世纪的博物馆

昭和40年(1965)竣工后的新馆(森田庆一氏设计)

07 |

The long-awaited new exhibition hall

众望所归的新馆

20世纪的博物馆

二战后,京博不断推进馆内设施的近代化。昭和38年(1963),办公楼和讲堂竣工;昭和40年(1965)新馆竣工。
新馆馆内空调设备完善,以人工照明为主,考古和陶瓷展厅的一部分亦采用了自然光照。昭和41年(1966),在新馆的西侧新设了食堂和免费休息室。新馆吸引了许多民众前来参观,呈现一片热闹景象。

昭和40年(1965)竣工后的新馆(森田庆一氏设计)

昭和40年(1965)竣工后的新馆(森田庆一氏设计)

昭和41年(1966)在新馆西侧开设的休息室

昭和41年(1966)在新馆西侧开设的休息室

1996年左右馆内的航拍照片

1996年左右馆内的航拍照片

昭和41年(1966)新馆落成纪念特别展海报

昭和41年(1966)新馆落成纪念特展海报

新馆落成

纪念特展

为向大众公开新馆的全貌,京博举办了一场名品展。展览并没有设定特定的主题,而是根据人们对于文物的高涨热情和多样化的兴趣,全方位展出各个领域的精品。因此京博恳请众多私人收藏家、神社、寺院、公营和私立的博物馆美术馆机构提供特别协助,展出一些通常绝不外借的瑰宝。这些瑰宝再加上京博最高水准的馆藏品和寄存藏品,最后形成了这一场涵盖美术、工艺、考古等各个领域的精彩展览。

新馆的展览场景

絵画室
陶磁室
主馆中央大厅内部正门(西门)

上:主馆中央大厅内部 下:正门(西门)

08 |

Renovation and important cultural property status of the main hall

主馆的修葺与文物评定

计划落空的历史博物馆

昭和40年(1965)新馆落成后,至此举办展览的主馆因修葺工程而暂时关闭。
修葺主馆时,将原来的木地板改为水泥贴砖地板,将自然采光口封起,安装照明器具。将内部墙面重新涂装,并将木制展柜换成了不锈钢制的新展柜(木制展柜被转让给了爱知县犬山市的博物馆明治村)。中庭内设置了供观众使用的洗手间等设施。

昭和43年(1968),日本政府重编中央各省厅部门,将原来的文部省文化局与文化财保护委员会合并,成立了文化厅,京博也因此转为文化厅的附属机构。翌年,主馆、正门(西门)及其附属的售票处、围墙作为"旧帝国京都博物馆"建筑被评定为"重要文化财"。

另外,主馆在修葺工程完工后,原本计划作为历史博物馆重新开馆。但是当时在别处另外建设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的计划先一步被通过,所以不得不更改原计划,于昭和48年(1973)开始将主馆作为特展的会场使用。主馆当时还被用于举办音乐会等活动。

Column 03

京博小知识

庭院

正门(西门)与主馆之间的圆水池基本保留了开馆当时的状态,只有规模和位置稍有改变。起初建设水池时计划从琵琶湖调水线路引水造喷泉,但计划落空。现在的圆形喷泉是昭和43年(1968)由松下电器公司捐赠的,在多次的修缮维护下,现在仍在为观众带来视觉享受。

水池周围设有花坛和草地,曾是向市民免费开放的公园。然而昭和25年(1950),京博决定将罗丹的《思想者》铜像设置在庭院中,因此为了管理和保护庭院内的文物,将庭院纳入了付费参观的范围。京博的庭院内设有户外展览,展出众多文物。在来馆参观时,敬请细赏庭院,相信会给您带来惊喜。

圆形大喷泉
五条大桥的桥墩与横梁
马町十三重石塔

上:圆形大喷泉 左下:五条大桥桥墩与横梁
 京都国立博物馆藏
 右下:马町十三重石塔

昭和54年(1979)竣工的文化财修理所

昭和54年(1979)竣工的文化财修理所

09 |

The opening of the conservation center for cultural properties

文化财保存修理所的开设

文物的医院

明治30年(1897),《古社寺保存法》正式出台,拉开了国宝评定制度的帷幕。文物的修复工作也随之迅速开展。同年开馆的京博,也从开馆之初就开始了文物修复的工作。

昭和26年(1951),京博首次开设的常用修理所,是将明治时代的土墙仓库改建而成的。后来,修理所被转移至新馆地下的一室,此后又将旧收藏库(现在的技术资料参考馆)改装成修理所。技术人员一直在修理所内的书画、雕塑等修复工坊里进行修复工作,但是设备设施并不完善。
因此,京博新建了配有X光室、科学处理室和杀虫室等设施的修复专用建筑,命名为"京都国立博物馆文化财保存修理所",并于昭和55年(1980)正式开始运营。

修复工作场景

揭下卷轴的命纸

揭下卷轴的命纸

加固伎乐面具的彩绘层

加固伎乐面具的彩绘层

10 |

Becoming an independent
administrative institution

独立行政法人化

平成时代的行政改革

平成13年(2001),在国家推进行政改革之时,博物馆被认为无须由国家直辖,但又不能完全交由民间组织运营。于是,将东京、奈良和京都国立博物馆规定为"独立行政法人",成立了"独立行政法人国立博物馆"(后来九州国立博物馆亦加入)。
平成19年(2007),与独立行政法人文化财研究所合并为"独立行政法人国立文化财机构"(后来亚太无形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亦加入)。机构在统合业务、重视效率的同时,亦注重确保功能和成立背景相异的各个机关的独立性。

《开馆110年纪念 美之桥梁从馆藏名品看京博的历史》

特展《开馆110年纪念 美之桥梁
——从名品看京博的历史》传单

特展

《开馆110年纪念 美之桥梁
——从名品看京博的历史》

平成18年(2006)5月,京博迎来了开馆110周年。开馆以来一直注重收藏研究和展示公开的京博,此时举办了特展以回顾其悠长的历史。展览还展出了寄存在京博的大名鼎鼎的国宝《风神雷神图屏风》(京都建仁寺藏)。

Column 04

京博小知识

平常展方针的变化

开馆初期,展览以作品类别划分展示内容。大正4年(1915)秋季,在举办纪念大正天皇即位的京都博览会特展之后,改为按时代划分展示内容。大正13年(1924),在京博的管辖权被移交京都市后,重新恢复了按作品类别展示的方针,并沿用至今。

为了丰富平常展的主题和多样性,自明治31年(1898)起,京博开始企划新年的特别陈列。自明治34年(1901)至明治43年(1910)期间,京博一直在每年的新年伊始举办以宫中新年和歌会与十二生肖为主题的特别陈列。借鉴于此,在平成知新馆开馆后,新春生肖专题展再次登场。

帝室博物馆时期的镰仓时代展示
新春特集展示

上:帝室博物馆时期的镰仓时代展示
下:新春生肖专题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