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cess
LANGUAGE
  1. TOP
  2. 关于京博
  3. 馆内建筑

馆内建筑

重要文化财

明治古都馆(旧 帝国京都博物馆 主馆)、正门(西门)

通常不开放
明治古都馆(旧 帝国京都博物馆 主馆)

明治古都馆(旧 帝国京都博物馆 主馆)

正门(西门)

正门(西门)

代表京博的红砖洋风建筑

明治古都馆于1897年(明治30年)5月1日作为“帝国京都博物馆”的主馆开放参观。面向大和大路大道的正门(西门),以及从正门一直延续到南门的围墙,也是同一时期的建筑。
建筑的设计是由当时宫内省内匠寮的技师片山东熊负责。片山东熊是日本建筑界的先驱,有“宫廷建筑家”之称。由片山设计的本建筑在外观采用了法国的新文艺复兴样式,并完美融合了日本独有的抒情性与细腻优美的风格。
在开工之际,据说曾有洋风建筑与古都京都并不相称的反对意见,但是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明治古都馆已经彻底融入了东山地区的景观,成为了历史的一部分。明治古都馆的内部,除了前厅与中央大厅之外,共10室的大小展厅与中庭呈左右对称排列。
1969年(昭和44年),旧帝国京都博物馆主馆(明治古都馆)、正门、售票处以及围墙被指定为“重要文化财”。

  • 现在明治古都馆因防震工程等的实施,不举办展览。
  • 正门(西门)现在也不开放。

明治古都馆

  • 竣工:1895年(明治28年)10月
  • 开馆:1897年(明治30年)5月
  • 设计者:片山东熊
  • 占地面积:2,896m²
  • 建筑面积:3,015m²

平成知新馆

平成知新馆

21世纪的博物馆

平成知新馆的设计师为谷口吉生,是曾经打造过纽约近代美术馆新馆、东京国立博物馆法隆寺宝物馆、丰田市美术馆的世界著名建筑家。在平成知新馆中,来访者可以在以和式的直线结构为基础的展示空间内,欣赏展品,体验京都文化的精粹。室外的阳光撒入具有开放感的大堂中,柔和地温暖着来访者。此外还有保护展厅与文物的防震装置、配置了最尖端映像设备的讲堂,以及可以眺望庭院风景的餐厅等。

平成知新馆展览信息

平成知新馆 导览图
平成知新馆 导览图。3F-1 Ceramics, 3F-2 Archaeological Relics, 2F-1 Illustrated Handscrolls, 2F-2 Buddhist Paintings, 2F-3 Medieval Paintings, 2F-4 Momoyama-Edo Paintings, 2F-5 Chinese Paintings, 1F-1 Sculpture, 1F-2  Feature Exhibition, 1F-3 Calligraphy, 1F-4 Textiles and Costumes, 1F-5 Metalwork, 1F-6 Lacquerware

平成知新馆 导览图(PDF)

  • 展厅以美术作品的类别命名。在不同的展期,展厅内可能会展出其他类别的作品。
  • 在特展的举办期间,名品精选展(平常展)停止举办。
  • 竣工:2013年(平成25年)7月
  • 开馆:2014年(平成26年)9月
  • 设计者:谷口吉生
  • 占地面积:5,568m²
  • 建筑面积:17,997m²

茶室 堪庵

茶室 堪庵

伫立于庭院内的“数寄屋”式小庵

1958年(昭和33年)由实业家上田堪一郎氏捐赠给本馆的茶室建筑。是江户时代(1615-1868)初期继承了京都贵族文化传统的“数寄屋”式建筑。
主体建筑以铺有八张榻榻米的客厅为中心,正面配有宽敞的外廊,左侧设出入用的玄关,后方建有水屋(准备间)。面向庭院的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建筑空间、房顶错落有致的组合、木材朴素沉稳的色调,皆为向建于约1620年的皇族离宫——桂离宫学习的成果。
主体建筑中,右侧的小间即是茶室“堪庵”,面积为三张榻榻米。据传是模仿了反映茶人金森宗和(1584-1656)之审美偏好的大德寺珍珠庵茶室“庭玉轩”。
1966年(昭和41年)从明治古都馆南侧迁到现在的位置时,将原先使用了茅草与木板铺设的屋顶改为用铜板铺设,并修缮了庭院与水屋后方的附属建筑,供一般民众租借以举办茶会等活动。

茶室“堪庵”平面图
茶室“堪庵”平面图
  • 竣工:1979年(昭和54年)7月
  • 占地面积:821m²
  • 建筑面积:2,786m²

文化财保存修理所

技术资料参考馆

通常不开放
技术资料参考馆

昭和时代初期的潇洒洋馆

1930年(昭和5年)作为旧恩赐京都博物馆的藏品库房建设而成。外墙贴立体条纹陶砖,南面开大型方窗,北面开竖条形窗,外观端正并充满设计感。2008年(平成20年)被国家评定为 “有形文化财 ”。

  • 竣工:1958年(昭和33年)10月
  • 占地面积:68m²
  • 建筑面积:66m²

文化财保存修理所

非公开
文化财保存修理所

文物的医院

文化财保存修理所设立于1980年(昭和55年),为从事除古建筑以外的有形文物保存修复与摹写精仿的民间文物修复师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与有效的设备。本馆通过文化财保存修理所的修复工作,长年进行对修复对象文物的资料收集与调查研究。

  • 竣工:1979年(昭和54年)7月
  • 占地面积:821m²
  • 建筑面积:2,786m²

已复制标题与链接URL

在SNS上分享
WeChat
Weibo
Twitter
copy

为提升服务质量,本馆的官方网站使用了Cookie。如果您同意使用Cookie,请点击“同意”按钮。如果您选择“拒绝”按钮,那么除了绝对必要的Cookie之外,将不会使用其他非必要的Cookie。关于Cookie等的详情,请参考网站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