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cess
LANGUAGE
  1. TOP
  2. 關於京博
  3. 館內建築

館內建築

重要文化財

明治古都館(舊 帝國京都博物館 主館)、正門(西門)

通常不開放
明治古都館(舊 帝國京都博物館 主館)

明治古都館(舊 帝國京都博物館 主館)

正門(西門)

正門(西門)

代表京博的紅磚洋風建築

明治古都館於1897年(明治30年)5月1日作為「帝國京都博物館」的主館開放參觀。面向大和大路大道的正門(西門),以及從正門一直延續到南門的圍牆,也是同一時期的建築。
建築的設計是由當時宮內省內匠寮的技師片山東熊負責。片山東熊是日本建築界的先驅,有「宮廷建築家」之稱。由片山設計的本建築在外觀採用了法國的新文藝復興樣式,並完美融合了日本獨有的抒情性與細膩優美的風格。
在開工之際,據說曾有洋風建築與古都京都並不相稱的反對意見。但是在一百多年後的今天,明治古都館已經徹底融入了東山地區的景觀,成為了歷史的一部分。明治古都館的內部,除了前廳與中央大廳之外,共10室的大小展廳與中庭呈左右對稱排列。
1969年(昭和44年),舊帝國京都博物館主館(明治古都館)、正門、售票處以及圍牆被指定為「重要文化財」。

  • 現在明治古都館因防震工程等的實施,不舉辦展覽。
  • 正門(西門)現在也不開放。

明治古都館

  • 竣工:1895年(明治28年)10月
  • 開館:1897年(明治30年)5月
  • 設計者:片山東熊
  • 占地面積:2,896m²
  • 建築面積:3,015m²

平成知新館

平成知新館

21世紀的博物館

平成知新館的設計師為谷口吉生,是曾經打造過紐約近代美術館新館、東京國立博物館法隆寺寶物館、豐田市美術館的世界著名建築家。在平成知新館中,來訪者可以在以和式的直綫結構為基礎的展示空間内,欣賞展品,體驗京都文化的精粹。室外的陽光撒入具有開放感的大堂中,柔和地溫暖著來訪者。此外還有保護展廳與文物的防震裝置、配置了最尖端映射設備的講堂,以及可以眺望庭院風景的餐廳等。

平成知新館展覽資訊

平成知新館 導覽圖
平成知新館 導覽圖。3F-1 Ceramics, 3F-2 Archaeological Relics, 2F-1 Illustrated Handscrolls, 2F-2 Buddhist Paintings, 2F-3 Medieval Paintings, 2F-4 Momoyama-Edo Paintings, 2F-5 Chinese Paintings, 1F-1 Sculpture, 1F-2  Feature Exhibition, 1F-3 Calligraphy, 1F-4 Textiles and Costumes, 1F-5 Metalwork, 1F-6 Lacquerwar

平成知新館 導覽圖(PDF)

  • 展廳以美術作品的類別命名。在不同的展期,展廳內可能會展出其他類別的作品。
  • 在特展的舉辦期間,名品精選展(平常展)停止舉辦。
  • 竣工:2013年(平成25年)7月
  • 開館:2014年(平成26年)9月
  • 設計者:谷口吉生
  • 占地面積:5,568m²
  • 建築面積:17,997m²

茶室 堪庵

茶室 堪庵

佇立於庭院內的「數寄屋」式小庵

1958年(昭和33年)由實業家上田堪一郎氏捐贈給本館的茶室建築。是江戶時代(1615-1868)初期繼承了京都貴族文化傳統的「數寄屋」式建築。
主體建築以鋪有八張榻榻米的客廳為中心,正面配有寬敞的外廊,左側設出入用的玄關,後方建有水屋(準備間)。面向庭院的與自然融為一體的建築空間、房頂錯落有致的組合、木材樸素沉穩的色調,皆為向建於約1620年的皇族離宮——桂離宮學習的成果。
主體建築中,右側的小間即是茶室「堪庵」,面積為三張榻榻米。據傳是模仿了反映茶人金森宗和(1584-1656)之審美偏好的大德寺珍珠庵茶室「庭玉軒」。
1966年(昭和41年)從明治古都館南側遷到現在的位置時,將原先使用了茅草與木板鋪設的屋頂改為用銅板鋪設,並修繕了庭院與水屋後方的附屬建築,供一般民眾租借以舉辦茶會等活動。

茶室「堪庵」平面圖
茶室「堪庵」平面圖
  • 竣工:1979年(昭和54年)7月
  • 占地面積:821m²
  • 建築面積:2,786m²

有形文化財

技術資料參考館

通常不開放
技術資料參考館

昭和時代初期的瀟灑洋館

1930年(昭和5年)作為舊恩賜京都博物館的藏品庫房建設而成。外墻貼立體條紋陶磚,南面開大型方窗,北面開竪條形窗,外觀端正並充滿設計感。2008年(平成20年)被國家評定為「有形文化財」。

  • 竣工:1958年(昭和33年)
  • 占地面積:68m²
  • 建築面積:66m²

文化財保存修理所

非公開
文化財保存修理所

文物的醫院

文化財保存修理所設立於1980年(昭和55年),為從事除古建築以外的有形文物保存修復與摹寫精仿的民間文物修復師提供安全的工作環境與有效的設備。本館透過文化財保存修理所的修復工作,長年進行對修復對象文物的資料收集與調查研究。

  • 竣工:1979年(昭和54年)7月
  • 占地面積:821m²
  • 建築面積:2,786m²

已複製標題與連結URL

在SNS上分享
Twitter
facebook
LINE
copy

為提升服務品質,本館的官方網站使用了Cookie。如果您同意使用Cookie,請點擊「同意」按鈕。如果您選擇「拒絕」按鈕,那麼除了絕對必要的Cookie之外,將不會使用其他非必要的Cookie。關於Cookie等的詳情,請參考網站政策。